天下有伯乐,才有千里马。毫不夸张地说,72岁的杜钊是中国跳水界最顶尖的选手之一。作为首位跳水教练,他在东京奥运会上派出了两名来自北京的金牌运动员张家齐和曹缘加盟中国军团。
热爱跳水,用青春谱写运动歌曲
1949年2月,杜肇出生于北京菜市口城厢胡同。二哥杜杜是新中国著名的跳水明星。他从小就受到潜水的影响。他也爱上了潜水。 1965年9月,参加第二届全国运动会,荣获“五佳运动员”荣誉。
1970年9月,新中国第一支国家跳水队成立。一直坚持训练的杜钊凭借过硬的基本功成为了第一批国家级跳水运动员。 “当时全国练习跳水的运动员只有80多名,最终入选的队员只有4人。”杜昭说道。
国家跳水队的首要任务就是到全国巡演,让群众了解跳水、喜欢跳水。该团队每天表演两次,一场白天,一场晚上。他们举着“发展体育,增强人民体质”等大幅标语,从讲台上跳下,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展开标语,然后轻轻落入水中。夜晚,在灯光熄灭的夜空中,运动员们站在不同高度的跳台和跳板上,手里拿着点燃的烟花,纵身一跃,在天空中留下色彩斑斓的轨迹。当时的旅行团还深入乡村,在鱼塘里搭建了5米的木平台。观众站在齐腰深的池塘里观看。两年来,中国跳水队已巡演浙江、江西、广东等7省20多个城市数百场比赛。
1972年,杜钊代表北京队获得全国跳水锦标赛男子跳台亚军和男子团体亚军。一切都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意外却发生了。他在一次训练中扭伤了脚踝。手术后,他虽然因伤结束了运动员生涯,但仍继续担任国家跳水队教练,与同事们一起培养了彭元春等一批优秀的冠军运动员。
抗击癌症,重拾初心,成为中国跳水童王
时间到了1978年,杜钊毅然告别了条件相对优越的国家队,回到北京跳水队担任一名普通教练,希望能为首都带来更多荣耀。 “那段时间,我很少回家,跟成年队一起训练。即使回家,我也会等到运动员休息完,再检查一下场地,制定第二天的训练计划,然后再从训练场骑车回家。”每天都是半夜,我第一次回家的时候,我的儿子根本不认识我,他一看到我就哭了。”杜钊回忆,从1978年到1982年,他训练繁忙,陪伴家人的时间较少,在随后的比赛中,陈琳等一批北京跳水队的顶尖队员脱颖而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结果。
“后来我当了10年服装店老板。”谈起做生意的过往,杜兆表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是需要做不同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从1989年到1999年的10年间,他成功经营了自己的服装店。在此期间,命运再次给了杜昭沉重的打击。他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失去了两个肺叶和一根肋骨。面对病魔,杜昭意识到自己最爱的就是潜水。如果说当时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们没有培养出世界冠军运动员。是屈服于命运的捉弄,还是抓住机会实现夙愿?杜昭咬牙,选择了后者。
2000年2月,经过11个疗程的化疗和康复,身体还没有康复,杜钊和老同事就成立了“北京英雄跳水俱乐部”,招收4岁至13岁的儿童。游泳和潜水训练。从成人队教练到少儿王,杜钊想为中国跳水事业做更多的事情。
那段时间,杜昭利用自己的关系,“借用”了训练场地。为了不给学生家长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他坚持每人每月只收取300元。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增加比赛经验,他经常带队参加多项国内国际比赛,这些费用他从来没有向家长要过一分钱。
“我们家多年来买菜有一个习惯,就是晚上下班前才去菜市场买剩菜。”杜兆的爱人石慧玲回忆,这么多年,杜兆一直用家里的钱来补贴跳水俱乐部。虽然家里生活贫困,但看到孩子们进步,他比什么都高兴。
跳水明星班不拘一格地“教”才艺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阳光男孩获得了男子10米跳台金牌和男子花样10米跳台银牌。他就是如今家喻户晓的曹原。
“那天我一进训练场,就看到小草原站在泳池边给自己加油:我要拿金牌!这孩子很努力。”虽然21年过去了,但杜昭依然记忆犹新。曹缘第一次加入俱乐部时才5岁。他既不会游泳,也不会体操,属于典型的零基础。在杜兆俱乐部训练三年后,曹缘被北京队选中,开始了自己的奥运传奇。
绝无巧合。今年7月27日,张家齐与搭档陈钰曦在东京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台跳台比赛中获得冠军。这是18名运动员在北京东京奥运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张嘉琪是曹缘的妹妹,同是东城区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学生。
“嘉琪4岁零8个月的时候来找我训练,刚开始练习游泳时,他在腰间系了一根绳子,慢慢滑入水中练习。”杜肇表示,张家齐能吃苦,一直有游泳的天赋。他有不服输的能量。即使生活中遇到小坎坷、小碰伤,他也从不主动说起,每次都坚持训练。
在21年的教学过程中,杜兆秉承“快乐潜水”的理念,循序渐进地教学。他从不采用急功近利的培养方式来“强成长”,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
6岁的刘东(化名)刚加入团队时,有严重的恐高症。他抓住跳台的扶手,无论如何也不肯迈出一步。杜昭把孩子拉到一边,耐心地鼓励他,一步步示范……一个月后,当刘东的父亲看到孩子从5米跳台跳入水中时,他泪流满面。
与恐高症相比,自闭症更加困难。 7岁的张涛(化名)就是这样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起初,张涛连看教练一眼都不敢看,总是躲在训练场的角落里。杜昭一边鼓励孩子,一边为孩子们制定训练计划。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六年后,张涛参加了市锦标赛,并获得了3米跳板冠军。杜昭说:“夺冠后,孩子们用兴奋的眼神看着我,我永远不会忘记。”
从国家队教练到孩子王,杜肇强忍着病痛,全身心投入到跳水事业中。 8月7日,弟子曹缘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0米跳台金牌。杜肇特意给曹原发了一条微信鼓励他:“干得好!恭喜你获得这枚含金量最高的金牌。”他说:“曹原和张家齐获得了两枚金牌和一枚银牌,为国家和北京带来了荣耀。孩子们为有这样的师兄师姐而感到自豪!”
文冰/任晓宇 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nhjxcl.com/html/tiyuwenda/9612.html